有效学习,博览群书。本期将为大家解读《薪酬管理整体解决方案》的第七节:薪酬管理技巧——薪酬体系运行维护的门道(上)。
前面六节都讲的是薪酬设计各部分的具体操作方法,从本节开始,我们将薪酬管理实施中遇到的问题,以分类汇总的方式进行应用探讨,目的是不但让大家掌握薪酬设计怎么做,更能在遇到具体问题时知道如何应对。
不仅仅薪酬分配体系设计有技术含量,薪酬分配体系日常运行管理的技术含量一点也不低。本节我们就薪酬体系日常运行中遇到的问题,教给大家一些维护的门道。因为内容较多,我们分成上、下两节音频课来展开。
首先我们把目光聚焦到加薪上,很多公司对员工提出加薪申请都比较头疼。同意吧,觉得有些勉强,还怕引起其他员工的嫉妒和不满;不同意吧,又会打击员工积极性。究竟怎么办呢?
讨论这个问题要分两个层面:一是公司有制度,二是公司没制度。有制度的按照公司规定的调薪节奏来,其他特殊情况,原则上不同意,要等到规定时间统一考虑和调整。没有制度的公司将会变成一事一议,所以一定要先建立制度。遇到加薪申请,首先要判断这个员工是否可以替代。如果不可以替代或者替代成本太高,那么只能加薪,然后判断这个员工在公司内部是不是薪酬偏低。
只要讨论薪酬,新老员工薪酬倒挂就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。原因有两个:一是长期薪酬水平不调整,新进员工按市场定薪而必然导致,另一个是即使薪酬水平和外部持平,但是找工作的都希望薪酬增长。但是,第一种情况的薪酬倒挂比第二种要严重得多。这个虽然是多数企业的常态,即使华为也少不了员工的抱怨,但不要看到几个所谓的新老倒挂就夸大其严重程度,实际上一定情况下的新老倒挂可以促进新陈代谢。而那些真正需要解决的新老倒挂问题,才需要矫正:
第一,在公司支付能力允许的情况下,能解决的可在年终调薪时调整到正常水平。
第二,如果不能一次调整老员工的薪酬标准,可在年终奖方面适当倾斜。
第三,给予老员工更多的晋升机会和股权激励等。
不管走到哪里,总是有些员工抱怨薪酬内部不公平,给公司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,使HR束手无策。我们这里不是讨论如何解决这些问题,而是如何正确看待这些问题。再清的河流,水中也有杂质,所以并不是一旦员工有抱怨就得立刻解决,存在问题并不妨碍我们开展相关工作,就像一个人虽有皮肤病,但仍然不妨碍他出去工作挣钱一样。少数高薪员工的薪酬并不是公司定薪、调薪的参考依据,这是一种处理问题的策略。
保持薪酬竞争力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,存在理念、方法、条件等因素。
首先说理念,以利润为导向的企业,员工薪酬与利润相矛盾,工资高了利润自然少了,有些公司通过压低薪酬来获得更高利润。相反,如果企业以和员工共享创造的价值为理念,结果就会不一样。
然后是方法。要保持薪酬外部竞争力,需要方法上的支持。第一,每年的薪酬水平要保持适度增长,不要掉队。第二,要保持营业收入中的薪酬占比不降低,该发出去的钱要发出去。第三,每年要有加薪机制,并且应坚持执行。
有的公司薪酬竞争力已经不足,薪酬总额很难再增长,怎么办?首先,减员提薪。减员之后节省出的薪酬总额加到其他员工上,激发留下来的员工的工作积极性。其次,设计奖励机制,设定更高的业绩目标。提升整体士气,企业和员工皆大欢喜,一举两得。
谈到薪酬激励性,很多人会认为加强薪酬激励性是要拉开不同部门、岗位间的薪酬差距,还有人认为是要增加浮动薪酬比例,加强对浮动薪酬的考核,其实不然。薪酬激励性有三个内涵:对外有竞争力、对内讲究公平性、员工能自动自发工作。简单认为拉开收入差距就是增加薪酬激励性是错误的,这有可能增加了内部的不公平性,太大的收入差距会适得其反,适合公司现状的薪酬体系就是在发挥激励作用。
现在很多企业都在执行薪酬保密政策,但员工讨论工资一般在私下进行,薪酬保密形同虚设。这个究竟有没有必要做?什么企业适合薪酬保密制度?
那些薪酬管理缺乏科学性、方法论,存在较严重的内部不公平现象的企业适用,薪酬保密可以避免互相攀比,减少内部矛盾。即使员工知道了其他人的工资比自己高,但因为有薪酬保密制度,也不方便拿来作为自己加薪的借口。薪酬保密制度就像一块遮羞布,把问题遮起来不利于彻底解决。
严格执行薪酬保密制度的公司,由于员工互相不了解对方的资历和级别,内部管理无序,沟通成本增高,薪资上没有参考和对比,高薪酬的没有优越感和满足感,低薪酬的没有努力的方向,薪酬的激励作用根本没有发挥出来。所以要适当放宽薪酬保密的严格程度,增加透明度。比如薪酬制度和员工职级公开,有利于群众监督、解决陈旧问题,也有利于员工的发展规划。
说到薪酬管控,你是不是首先想到了薪酬成本控制?那么薪酬管控到底要管控谁呢?从高到低的三个层级是:公司总部、独立核算部门、下属子公司。
那薪酬管控是管控什么呢?不仅管控薪酬总额,还要管控编制计划、工资投入产出比。在经营业绩未达预期时,最重要的是对工资投入产出比的控制,才能有效压缩实际发放的薪酬总额。如果经营业绩非常好,薪酬管控最重要的是对编制的管控,只要编制不超标,薪酬总额基本可以控制在预算之内。
企业发放年终奖是件稀松平常的事,但是每年应该发多少年终奖金呢?有的公司是领导拍脑门决定,有的公司是预算出来的。
年终奖的设置,一定要和业绩挂钩,这是最基本的原则,要让团队体会到年终奖是大家努力拼搏带来的。年终奖通常是以超额净利润为基数。实际完成的净利润超过了目标,将超额部分全部或者部分分配给员工,这是非常合理的。
至于奖金比例怎么算,这里介绍两种常用方法。第一种阶梯比例,也就是分段计算的方式,类似于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。第二种固定比例,例如直接将超额净利润的80%作为年终奖金。
虽然很多企业说年终奖要按照员工的贡献分配,但是如何衡量和区分员工贡献并不容易。建议将年终奖金分成几个部分,不同部分的分配依据不同。这里整理成表格的形式,方便大家理解和使用。
年终奖金的不同项目及各自特点、建议比例
项目
|
特点
|
建议比例
|
基础奖金
|
基于岗位
|
40%
|
部门倾斜
|
基于部门
|
10%
|
贡献补偿
|
基于绩效
|
10%
|
累积贡献
|
基于司龄
|
25%
|
特殊贡献
|
基于特殊贡献
|
5%
|
领导红包
|
基于灵活弹性
|
10%
|
基础奖金所占比例最大,占到年终奖金总额的40%左右,分配依据就是岗位,不同岗位会根据岗位价值的不同而有区别。年终奖金的25%可以作为老员工累积贡献奖励,例如司龄5年的可以获得5份奖金。年终奖金分配的“三个10%”,其中一个10%作为部门倾斜奖金分配,向业绩贡献大的部门进行倾斜。 另外一个10%作为员工绩效成绩补偿奖金分配。最后一个10%作为红包由中高层主要领导分配,对分配不公的方面进行弥补。最后,年终奖金的5%作为特殊贡献奖励分配,获得此项奖励的员工一定是有明显的突出贡献。
本节课为大家解答了常见的薪酬日常管理中的8个常见问题:员工加薪请求的处理、薪酬倒挂、薪酬内部公平性的正确理解、薪酬外部竞争力不足的问题、薪酬激励性、薪酬保密有没有必要、薪酬管控怎么做、年终奖的管理技巧。这些日常困扰HR的问题,都是有章可循的,出现问题并不可怕,正确理解和处理才是专业性的体现。
以上就是薪酬管理技巧的全部内容了。恭喜你,职场晋升之路上,又前进了一步。下节课将为大家解读薪酬管理技巧的下半部分,我们下期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