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效学习,博览群书。 本节我们将解读《聚焦于人:人力资源领先战略》的第二节,把握精准选人的六道关。
企业要想精准选出自身需要的优秀人才,不仅需要提升选人能力,还要建立面试官队伍,并学会借用工具的力量。研究发现,在企业选人的过程中,如果采用高效的“结构化理念”与“半结构化操作”结合的行为面试法,也就是说,通过要求候选人描述其工作或者生活的实际经历,了解其各方面素质特征,那么人才识别的准确性最高可达47%。由此,德锐咨询提出了“精准选人六道关”,旨在帮助企业建立提高人才识别能力的“安检仪”,确保“入境”人才的合适性,降低选人风险。
那具体如何操作呢?接下来,为大家介绍精准选人的六道关,它们分别是:精准提问、深度追问、性格测评、直觉验证、背景调查,以及试用考察。
先来看第一关:精准提问。
精准提问是指根据清晰的用人标准,对候选者过往实际行为进行面试提问。从心理学角度来说,个人的行为模式相对稳定,短时间内不会发生较大变化,因此过往行为是未来行为最好的预测指标。为帮助企业面试官有效提问,提升面试精准度,并节省面试时间,这里介绍一个面试问题设计可使用OBER法则。
O代表开放,也就是多问开放式问题,少问封闭式问题。因为开放式问题能给候选人充足的思考空间,揭示候选人全面的信息。
B代表行为,强调要多问行为事例,少问假设性问题。也就是针对候选人过往行为事例提问,可同时评估候选人的认知与行为。
E指的是容易,也就是问题要尽量简洁,确保容易理解。面试官要避免连珠炮式发问,等候选人回答完毕,再问另一个问题。
R代表问题要相关,即提问要和所考察的素质项高度相关。
在面试过程中利用OBER原则的设问和发问,针对要评估的素质项从多种角度问出候选人的行为事例,可以让候选人展现出其最优经历和最难经历,从而获得不同的考察效果。
第二关是深度追问。
在面试中,候选人回答问题时可能存在紧张、掩饰、片面、虚假陈述等情况,因此面试官想要对其素质能力进行准确判断,可以利用STAR追问法深度挖掘候选人真实信息,这个追问技巧可分4个层面进行。
第一个层面,了解应聘者工作业绩取得的背景。具体做法是通过不断提问与工作业绩有关的背景问题,例如:什么时候,在哪里,以及为什么要这么做?当时主要的问题和困难是什么?有什么数字可衡量当时的情况?这些问题能帮助面试官全面了解该应聘者取得优秀业绩的前提,并从中获知所取得的业绩有多少是与应聘者个人有关的,有多少是与市场状况、行业特点或企业情况有关的。
第二个层面,详细了解应聘者为了完成业务目标,有过哪些工作任务,每项任务的具体内容是什么。例如问题有:这个任务的的来由是什么?任务具体是什么?当时在任务中承担什么角色?以此类提问来了解应聘者的工作经历和经验,确定他所从事的工作与获得的经验是否适合所空缺的职位。
第三个层面,继续了解该应聘者为完成这些任务所采取的行动,即他是如何完成工作的。例如问他:是如何分析的?和谁一起完成的任务?当时如何说服对方接受?个人具体做了哪些事情?用了多长时间,克服了哪些困难?从而进一步了解他的工作方式、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。
最后一个层面,是关注并追问结果。例如每项任务在采取了行动之后的结果是什么,有什么数字来衡量?结果是好还是不好,好是因为什么,不好又是因为什么?客户有什么评价?后续又有哪些工作?
使用STAR追问法,面试官能不断深入引导应聘者陈述,一步步挖掘出应聘者潜在的真实信息,为企业的用人决策提供正确和全面的参考。
接下来第三关:性格测评
人性的复杂为企业招聘和人事决策带来了很大难度,一是素质能力不容易考察,二是每次候选人面试时间有限,无法面面俱到。为了避免选错人给企业带来的巨大损失,研究人员发现了大五人格理论的测评,该工具配以独到的报告解读技术,可提升对候选人素质特征考察的精准度,还能较好地预测工作绩效。
大五人格主要体现在尽责性、亲和性、开放性、外倾性和情绪稳定性。其中尽责性能最有效预测绩效结果,亲和性能较好地预测候选人在未来工作中表现出的合作性,开放性预测创造性行为,外倾性和开放性则与领导行为高度相关。如果将大五人格特质与管理自我、管理他人和管理任务三大维度进行对应,那么情绪稳定性属于管理自我,外倾性和亲和性归为管理他人,开放性和尽责性归为管理任务。这样就可针对性格测评结果进行深度分析,帮助面试官对候选人做出更为全面的评价,同时为管理者进行用人决策提供参考。
第四关是:直觉验证
在精准选人的各个关口,面试决策很关键,许多高管人员并不是人才评估方面的专家,但如果拥有丰富的经验,他们就会听从直觉,并基于过去人才决策中学习到的经验做出判断。那如何能更好地利用直觉判断?这里分享用人决策的“直觉验证十问”:
一问:在直觉上,我能相信候选人说的话吗?
二问:把重要任务交给这个候选人去办,我能放心吗?
三问:如果这个候选人没有优秀企业的光鲜经历,我是否还会选择他?
四问:如果有更多候选人,我是否还会选择他?
五问:此候选人是否比当下团队中较差的20%的人优秀?
六问:此候选人如果应聘竞争对手的公司,会对自己公司有影响吗?
七问:我能从这个候选人身上学到自己当下现有不足的能力吗?
八问:此候选人未来能否达到公司的晋升标准?
九问:如果其他面试官不同意,我还会用他?
十问:如果我不用他,是否会后悔?
这十问在复试阶段可帮助面试官运用直觉做出感性判断,同时配合行为面试法进行理性验证,最终综合两者做出决策。
第五关:背景调查
背景调查是指通过合法的调查途径及调查方法,了解候选人的个人基础信息及过往的工作背景、能力及工作表现,形成对候选人的综合评价。研究表明,人有一种本能的倾向,总认为自己比现实中的表现更优秀,容易夸大优点,忽视缺点。因此背景调查是企业人才选择阶段的最后一道防火墙。具体做法是对候选人提供的调查人选之外,另设定5人以上对其进行背景调查,确保对候选人的业绩、能力表现等进行深入和客观地了解。
最后是第六关:试用考察
一般员工入职后仍须继续考察候选人在企业中的适应性与匹配度,只有通过试用期、融入企业、创造价值,才是人才招聘成功的终点。这里建议试用期内对候选人既要时刻给予高关怀的精细培养,又要随时保持高严格的悉心考察。
高关怀的精细培养,指的是新员工入职的前三个月,人力资源部门要充分、正面地培训新员工,企业高层和直接上级也要进行积极和理性的引导,支持其开展工作、发挥潜力,以便新员工更快进入稳定的、积极的工作状态。而高严格的悉心考察,指的是考察重点不仅是看得见的业绩,更要关注看不见的价值观。当发现新人不合适时,如果是可以改正的,就帮助新员工努力度过不稳定期。但如果是价值观不匹配,就要果断放弃。
以上,就是人才“入境”安检系统的六道关,虽然复杂严谨,但却能助力企业精准选人,减少因为疏忽而选错人给企业带来的巨大损失,是重要而值得的。
最后总结一下本期内容。选人才就像选种子,只要守好精准选人的六道关,掌握精准提问、深度追问、性格测评、直觉验证、背景调查和试用考察等6个技巧,不仅能找出真正适合企业的优秀人才,还能在试用环节再次确认人才准确性,极大地提高企业的选人能力,为公司长远发展网罗核心人才。
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内容了,恭喜你,职场晋升之路上,又前进了一步。下一节为你分享的是——三个步骤,打造稳健的人才供应链,我们不见不散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