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效学习,薄览群书。 本期我们将解读《时间管理的奇迹:让硅谷团队效率倍增的“认知”和“行动指南”》的第一节,颠覆认知的时间倍增术。
职场精英很容易陷入的这种“只要还有时间,工作就会不断扩展,但用完所有的时间工作还是做不完”的焦虑循环,是一种新型拖延症,叫做”优先权稀释综合征”,它没有传统拖延症“懒惰、散漫”的特征,但核心却相同,那就是它们都是让重要的事项被一拖再拖,注意力被浪费在无关紧要的事情上。也就是说,很多上班族在开始每天实质性的工作之前,都需要花好几个小时来处理杂事,直到产生“越努力,工作越落后”的颓败感。
导致这种结果的根源是时间分配出了问题,本节我们就为大家介绍颠覆认知的时间倍增术,这里的时间倍增术是指运用一些策略,让时间的单位价值最大化,也就是从时间的使用效果上让其增值。明白了这个概念,有助于我们提高时间的单位价值。
我们将通过扫清传统时间管理术中让时间失效的陷阱,以及让让时间倍增的重要元素两个方面来介绍时间倍增术。
传统时间管理术中让时间失效的第一个陷阱是总想实现“平衡”却什么也做不好,第二个是明明运用时间管理优先矩阵却忽略了长远目标。
先来了解无形吃掉时间的第一个陷阱——一味强调工作和生活的“平衡”。
所有人都知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,如果只在时间上将生活和工作进行完美地五五切分,就想获得平衡和成功,那么这种“平衡”是个伪命题。因为只有真正的成果才能证明时间的价值和自身的成功,实际中这么做只会哪头都顾不好。要获得事业和家庭的成功,不是简单地把时间资源成比例地分配到各个领域,而是能把自己的才能、金钱、时间或精力,在短期内集中起来,投入到一个优先的事项中,去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。
举个例子,假设某人负债数万美元,如果他每个月只偿还最低还款额,那么要还清债务将遥遥无期。但如果他减少生活中不必要的开支,把更多的钱用于还债,那么要实现不再负债就指日可待。也就是说,学会打破资源平衡,让它在短期内朝着一个方向努力和倾斜,这样不仅更利于实现自己不再负债的愿望,而且之后想要积累财富或实现财务自由,也会更有底气。
这种策略的可取之处就是在短时间内加倍努力,来获取更充足的自由时间,而不是“平衡”分配时间,而导致大量时间被浪费在与关键目标无关的事情上。
再来看时间管理第二个隐形的陷阱,这就是运用“时间管理优先矩阵”,看似提高了工作效率,却不经意忽视了长远目标。
为什么这么说呢?很多时间管理达人都曾通过“时间管理优先矩阵”在短期内提高了工作效率,获得了一些工作成果,实现了一定程度的成功。可深度分析这个优先排序方法就知道,它是将工作中的各个事项分为:“重要且紧急”、“重要不紧急”、“不重要紧急”、“不重要且不紧急”四个象限,来帮助职场人士思考和分配时间的先后顺序的。结果多数人因为紧急性的迫切需要而增强了事情重要性的程度,于是纷纷将“重要且紧急”这一项工作任务作为首选,可工作中真正最重要的象限应该是“重要但不紧急”事项,因为它才是企业长远的战略目标,不是当下立刻就能完成的短期任务,它才应该是首要且核心的选择。所以要想给时间做加法,就要谨防误选核心目标而导致重要时间的浪费。
避开了浪费时间的陷阱,还需要加入“意义”和“情感”两个要素,让时间实现倍增。
先来看通过给时间加入“意义”要素来打造三维模型的方法。
这一点指的是对前面分析过的“时间管理优先矩阵”这个二维选择进行升级,虽然这个排序因为理解误差有一定的局限性,但是它将时间设计为“重要程度”和“紧急程度”两个维度的方法,还是帮职场人士学会了更好的管理自己和做出更优选择,是一种“专注某件事,忽略其他事”的有效工作技巧。在这个基础上,加入”意义“这个维度,形成三轴模型,即:X轴代表紧急性,Y轴代表重要性,Z轴代表事物的意义。简单理解就是,就是用紧急性来衡量影响力在多久之后产生,用重要性来衡量影响力的大小,用意义来衡量影响力持续的时长。
加入“意义”维度的最大优化,就是让职场人士在思考重要性时,能够抵消掉紧急性的部分权重,从而把注意力集中在重要不紧急的事情上,也就是重点并持续关注那些对长期成功意义重大的事物。
举个例子,假设你有两套时间分配方案来提高客户服务:一是为你的团队进行客户服务培训;二是为顾客提供高质量的私人服务。从紧急性角度,第二个方案更适合赢得当前客户。但如果考虑到事情的意义,也就是赢得更多客户,满足更多客户的所有需求,靠一人之力就很难实现,可如果对团队进行客户服务培训,就能培养更多优秀的客服代理,那么不仅服务顾客的数量能实现指数级增长,而且团队成员也都能为客户提供高质量服务,因此选择方案一影响更加深远。
在时间分配上加入关于“意义”的思考,就是通过思考“今天所做的事情,会对明天产生什么样的影响”,立足长远,牺牲掉一些处理紧急性任务的时间,把它花在会对明天产生积极影响的事情上,时间就实现了倍增。
再来看加入“情感”要素,聚焦漏斗模型的5个权限,让时间倍增。
时间本身无法控制,人真正能管理的只有自己,选择如何分配时间,不仅关乎逻辑,更关乎感情。假设一个场景,周末你正要出门加班,但3岁的孩子抱住你请求你陪他玩,并委屈地声明你已经连续一周没有陪伴他了。一边是可以成就你的工作,一边是需要你的孩子,这个时候你该如何分配时间?人类不仅是讲究逻辑的动物,更是感情动物,如何分配时间,不再仅仅关乎如何巧妙地管理自己的日程表。日程表基于一维的思考方式,它只是教你从逻辑上进行时间管理的线性工具。而如何花费时间不仅关乎逻辑,更涉及情感。
那如何能腾出更多时间照顾家人和自己的情感?这里可以使用漏斗模型的5个权限,来对时间做出更优的选择和取舍。
一般情况下,漏斗模型会将工作任务分为5个层次来分配时间:
第一层的权限是运用消除策略,忽略所有没有必要去做的事项,从而为实现真正的目标创造出最多的达成时间。
第二层的权限是通过提前设计自动化事项,以及建立标准流程等,来降低时间成本,主动创造出更多的可使用时间。
第三层的权限是委派,善于给他人机会,就能给自己创造更多时间去完成更重要的事。
第四层的权限是刻意拖延,也就是用足够的耐心有意识地等待到最合适的那一分钟再行动,而不是在时机尚未成熟时就启动,因为太早行动会浪费时间,也很可能生出很多难以预计的变故。
第五层的权限是保持专注,也就是将自己最多的时间用于竭尽全力地去完成某件事,这点也是锁住最多和最重要时间的关键方法。
运用这个漏斗模型,能让你掌握时间倍增术的核心策略,同时在思考长远和满足情感的基础上,将时间分配在最重要的事情上。
总结本节内容。每个人都想在有限的一生中获得事业和家庭的成功,但如何分配和使用时间却是共同的难题。通过对大量成功人士的经验思考和总结发现,只要改变思维用对了策略就能让时间倍增,比如既要避免过度追求时间分配的“平衡”而导致一事无成,也不能只顾眼前成果而忽略了长远目标;还应该在时间管理过程中加入“意义”和“情感”两个新的思考和衡量角度,利用漏斗模型的时间分配模型,实现让时间倍增的目的。
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内容了,恭喜你,职场晋升之路上,又前进了一步。下一节为你分享的是——消除不必要事项创造时间 ,我们不见不散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