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:薪酬的内部竞争比率与薪酬区间度(有的老师也定义为渗透率)是薪酬分析中的两个内部竞争性指标,两个指标对薪酬标准的内部是否具有公平性分析很有帮助。今天,我们来聊聊这两个指标的运用。
各位HR朋友耳熟能详的一句话:薪酬标准要内部具有公平性,外部具有竞争性。那内部公平性的指标如何选取,怎样分析。在今天的自由分享时间,我们一起来聊聊。
一、薪酬内部竞争比率
1、公式
内部竞争比率=员工工资/级别中位值
2、举例
现有A、B两位员工,A工资是2200,5薪级,该薪级工资中位值是1500;B工资是3200,6薪级,该薪级工资中位值是2500。
请思考一下,谁的工资高?为什么?
从工资的绝对值相比,B的工资高于A的工资。在A和B所在的薪级中,A的工资要更高一些,因为A的内部竞争比率为1.47,B的内部竞争比率为1.28 。
二、薪酬区间度
1、公式
薪酬区间度=(员工工资-薪酬级别下限)/(薪酬级别上限-薪酬级别下限)
2、举例
员工A所在5薪级,员工薪资2200, 该薪级最大值2500,最小值1000,请计算一下员工A的薪酬区间度。
根据上面公式,很容易计算得出的数值为0.8
3、代表意义
大于1,说明员工工资高于薪酬级别最大值;
等于1,说明员工工资等于薪酬级别最大值;
等于0.5,说明员工工资等于薪酬级别中点值;
等于0,说明员工工资等于薪酬级别最小值;
小于0.说明有员工工资低于薪酬级别最小值。
4、薪酬区间度在薪酬标准搭建中的应用
以将薪酬等级划分为3个区间为例,(如最小值-33%为一区,34%-67%为二区,68%-最大值为三区),本质是能力-绩效-薪资的映射:
第一区(刚胜任):
定位:新入职或初级员工,具备岗位基础技能但效率/产出待提升。
薪酬策略:以市场入门水平为基准,侧重培训与发展激励。
第二区(达标准):
定位:成熟员工,完全胜任岗位,稳定产出符合预期。
薪酬策略:对标市场中位值,通过绩效浮动(如奖金)强化结果导向。
第三区(超要求):
定位:高绩效者或具备额外价值者(如跨职能能力、领导力)。
薪酬策略:突破区间上限(需结合预算),通过长期激励(如股权)或晋升留住关键人才。
回顾本节举的例子,员工A在该级别中的薪酬区间度为0.8,落在第三区,对应的能力是超过该岗位要求的。
三、小结
薪酬区间度的三区划分是体系搭建的基础框架,其核心在于:
结构化:为岗位定价和人才评估提供标尺;
阶段性:需随业务发展和市场变化动态调整;
工具性:需与绩效管理、职业发展等模块协同,避免“为分区间而分区间”的形式主义。
薪酬设计的目标是用有限预算创造最大激励杠杆,区间度仅是工具之一,需结合企业战略目标灵活应用。
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,我们下期聊聊:调薪矩阵。欢迎关注我,我是职场小马哥,前Mercer薪酬顾问。